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,推动跨文化人才培养,依托河南大学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签署的合作备忘录,2025年盛夏,经过校内严格遴选,外语学院(高级翻译学院)派出研究生庞雨露同学,远赴亚得里亚海畔的黑山,参与了下戈里察大学主办的“文化与创新”国际暑期夏令营。此次学术与文化之旅,历时十日,汇聚五大洲17国青年才俊,于山海之间共话文明传承与未来创新。

一、行走的课堂:于山海古迹中感悟文化赋新
夏令营期间,庞雨露同学与各国学子一道,深入黑山的历史文化现场,开展了一系列“行走的课堂”活动。在壮丽的红岸峡谷,她体会到自然奇观如何通过叙事与体验设计,转化为动人的文化滨笔;于千年巴尔老城与苍劲的橄榄树下,她见证了传统民居与古老农作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,成为融合展示、手作与研学的文化空间;探访奥斯特利奇卡洞穴与博卡科托尔湾,她观察了地质文化与海洋文明如何通过创意,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实践。这些经历让她深切感悟到:文化遗产并非静止的标本,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设计,被持续激活的活态资源。

二、思想的碰撞:在文明对话中构建理论框架
项目通过系列高端讲座与深度研讨,为学子们构建了理解“文化与创新”的学术框架。从“创新重塑社会形态”的宏观洞察,到“人工智能是文化产物还是技术结晶”的思辨交锋,庞雨露同学积极融入讨论,展现了扎实的学术素养。特别是在“欧洲、中国、印度文化与创新”的对比研讨中,她不仅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创新的路径,也从不同文明的智慧中汲取灵感,深刻认识到“和而不同”的文明多样性,正是驱动人类创新的不竭源泉。

叁、知行合一:以批判之思连接理论与现实
项目强调学以致用。在完成“南斯拉夫文本分析”与“批判性对比研究”等任务时,庞雨露同学灵活运用在学院练就的文本细读与批判性思维技能,尝试从历史脉络中梳理当地创新的文化根源,并辨析文化赋能创新的本质与表象。这一过程,是她将外语学院(高级翻译学院)所倡导的“知行合一”理念付诸国际实践的真实写照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以文明之钥,启创新之门
此次黑山之行,是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又一成果。庞雨露同学表示,这段经历如同一把珍贵的钥匙,为她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文明视野。她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外语人与文化使者,未来使命在于更深层次地促进文明对话,于多样性中汲取智慧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青年的思考与力量。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,拓展高质量国际合作,助力更多学子在全球舞台上锤炼本领,传递中国声音,让文明互鉴的星火,照亮创新发展的未来之路。

河南大学的外语学科设立于1912年。目前,已有外语学院(1912)与高级翻译学院(2024),以“一文一武”的互补态势共同推进外语学科发展。学院有英、俄、日、德、法、翻译六大专业。其中,英语、俄语、翻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日语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英语专业为“国家级特色专业”。除此之外,学院还有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、朝鲜语的教师人才储备,为全省最全。学院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学术生态,鼓励并支持更多师生参与学术活动和竞赛活动,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宽研究视野、提升外语质量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秉承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”(外语学院)及“君子不器”(高级翻译学院)的院训精神,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推动河南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